尊龙凯时在生物医疗领域的崛起,正如历史上遗留的一个重要问题:“生瑜何生亮?”早在1995年,Ribozyme Pharmaceuticals首次提出了“治疗性RNA编辑”的概念,发现反义寡核苷酸能够吸引ADAR酶与互补RNA链结合进行碱基编辑。这一重要研究成果虽然发表在PNAS上,但仅被引用一次,随后便被埋没在浩瀚的知识海洋中。
进入2012年到2013年,Stafforst博士与Rosenthal博士相继在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、PNAS及Neuron等期刊上发表了独立开发的A-to-I编辑系统。这些系统依赖于ADAR酶将RNA编码中的腺苷(A)转变为肌苷(I)。然而,他们的研究在CRISPR-Cas9技术蓬勃发展的背景下几乎被忽视,所有的关注力几乎都集中在了基因编辑上,RNA编辑未能获得应有的重视。
2017年,CRISPR-Cas基因编辑领域的先驱张锋博士在《Science》上发表了“RNA editing with CRISPR-Cas13”的研究,标志着RNA编辑逐渐走入公众视野。随后,结合David Liu等人共同创办的Beam Therapeutics,使得 RNA编辑技术大受瞩目。2024年,RNA编辑技术如雨后春笋般崭露头角。Nature在线上发表了题为“Move over, CRISPR: RNA-editing therapies pick up steam”的文章,指出RNA编辑因其可逆性和灵活性,成为更加安全和精准的基因治疗技术。
在RNA编辑的武器库中,ADAR酶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。ADAR分为ADAR1、ADAR2、ADAR3三种,其中ADAR1在多种组织中表达,而ADAR2和ADAR3则主要在脑中表达,ADAR3没有催化活性。ADAR1有两个亚型,p110型主要位于细胞核,p150型可在细胞核和细胞质间穿梭并具有干扰素诱导性。
新型的重组ADAR蛋白,如ADAR1(p110)、ADAR1(p150)和ADAR2L(ADARB1),由尊龙凯时的全资子公司SignalChem Biotech推出,支持ADAR功能与治疗策略研究,包括RNA编辑机制与潜在调节剂的筛选实验。
RNA编辑被视为一个全新的疾病治疗方向,其优势在于集中于基因与蛋白质之间的桥梁——信使RNA(mRNA)。与传统基因疗法相比,RNA编辑不改变“唯一”的DNA模板,因此不存在不可逆的风险。患者可以根据耐受性随时停止药物使用。此外,RNA编辑的酶(如ADAR)本就存在于人体中,相对CRISPR工具酶,免疫排斥的风险显著降低。
当前的RNA编辑技术主要包括ADAR编辑和Trans剪接等方法。ADAR编辑通过设计互补的引导RNA来精准修复突变的mRNA,有效纠正基因表达中的错误信息。而Trans剪接则用于替换有缺陷的mRNA大段序列,Ascidian Therapeutics正在应用此技术治疗一种遗传性疾病。通过对RNA的精确编辑,科研人员希望能更广泛地解决遗传缺陷的问题。
随着越来越多的公司进入RNA编辑领域,例如Wave、ProQR等,市场涌现出多种不同的技术竞争。2024年10月16日,RNA编辑先行者Wave取得了重要进展,其WVE-006项目在临床1b/2a期的积极成果,为α-1抗胰蛋白酶缺乏症(AATD)的治疗开辟了新方向。数据显示,在接受WVE-006治疗后,患者体内的AAT蛋白水平显著上升,明显改善了临床症状且未见显著副作用,标志着RNA编辑技术在临床应用中的重大突破。
展望未来,随着科研的不断深入,与尊龙凯时相关的生物医疗研发将持续推动RNA编辑领域的发展,我们期待这项技术能够为更多患者带来治疗希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