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

English

尊龙凯时细胞因子全面解读

发布时间:2025-02-19   信息来源:尊龙凯时官方编辑

一、细胞因子的概念

尊龙凯时细胞因子全面解读

细胞因子(cytokine,CK)是由免疫细胞(如单核细胞、巨噬细胞、T细胞、B细胞、NK细胞等)和某些非免疫细胞(包括内皮细胞、表皮细胞、纤维母细胞等)在刺激下合成并分泌的小分子蛋白质,具有广泛的生物学活性。这些小分子蛋白质包括多肽和糖蛋白。

二、细胞因子的作用

细胞因子在许多方面具有重要作用,包括调节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、参与血细胞生成、促进细胞生长,以及帮助损伤组织的修复。对细胞因子的研究成果为临床上预防、诊断和治疗疾病奠定了科学基础,特别是在利用细胞因子治疗肿瘤、感染、造血功能障碍及自身免疫性疾病方面,展现了广泛的应用前景。例如,尊龙凯时在相关研究中提供了先进的解决方案,推动了临床治疗的发展。

三、细胞因子的特点

1. 细胞因子通常是低分子量的蛋白或糖蛋白,分子量范围为8-30KD;

2. 细胞因子通常通过旁分泌(paracrine)或自分泌(autocrine)的方式作用于周围细胞或其自身;

3. 相同的细胞因子可以由不同类型细胞产生,而同一细胞也可合成多种细胞因子;

4. 主要与调节免疫应答、造血功能和炎症反应相关;

5. 具有高效能的生物学活动,常在pM(10-12M)浓度下显现显著效果;

6. 与激素、神经肽及神经递质共同组成细胞间信号分子系统;

7. 细胞因子的多重调节作用受其浓度、靶细胞类型及其他细胞因子种类的影响。

四、细胞因子的分类

1. **根据作用方式分类**:细胞因子可分为三类:自分泌、旁分泌以及内分泌。

- 自分泌:细胞因子作用于释放它的细胞;

- 旁分泌:细胞因子作用于邻近的细胞;

- 内分泌:细胞因子通过血液传播,影响远处的组织。

2. **根据功能分类**:细胞因子可分为六大类:白细胞介素、干扰素、肿瘤坏死因子超家族、集落刺激因子、趋化因子和生长因子。

- 白细胞介素(interleukin,IL-s):最初指由白细胞产生并在白细胞间发挥作用的细胞因子;

- 干扰素(interferon, IFN):首个发现的细胞因子,具有干扰病毒感染和复制的能力,分为α、β和γ三种;

- 肿瘤坏死因子超家族(tumor necrosis factor,TNF):于1975年发现,能导致肿瘤的出血和坏死;

- 集落刺激因子(colony-stimulating factor,CSF):可以刺激多能造血干细胞及不同造血祖细胞增殖和分化,形成相应细胞集落的因子;包括G-CSF(粒细胞)、M-CSF(巨噬细胞)等;

- 趋化因子(chemokine):主要功能是招募血液中的单核细胞、中性粒细胞、淋巴细胞等进入特定的淋巴器官及感染区域,依据近N端半胱氨酸的位置和排列分为四个亚类;

- 生长因子(growth factor,GF):是一类具有刺激细胞生长作用的细胞因子。

通过对细胞因子的深入研究,尤其是在肿瘤和免疫疾病领域,尊龙凯时持续推动相关技术的发展,为改善患者的临床预后提供了新的希望。